在多媒體互動展廳的大家族中,企業展廳傳遞品牌價值,藝術展廳演繹美學表達,而科技展廳則以 “探索未知、傳遞創新” 為核心,成為展示科技成果、激發科學熱情的獨特載體。它跳出傳統 “展板 + 模型” 的靜態展示模式,將虛擬現實(VR)、人工智能(AI)、全息投影等前沿技術融入空間設計,讓抽象的科技原理變得可感知、可互動,既向觀眾呈現科技的當下應用,也勾勒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成為連接科技與大眾、推動創新落地的重要橋梁。
1、定位清晰:聚焦科技成果,搭建 “創新展示平臺”
科技展廳的核心定位,是為科技成果提供 “可視化、場景化” 的展示舞臺,讓原本停留在實驗室、論文中的技術,轉化為大眾可理解的互動體驗。與企業展廳側重品牌故事、藝術展廳側重情感表達不同,科技展廳的內容圍繞 “科技本身” 展開:從基礎科學的突破(如量子計算、基因編輯的原理演示),到應用技術的落地(如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的模擬體驗),再到未來科技的構想(如太空移民、元宇宙生活的場景還原),每一個展區都緊扣 “科技” 主題,形成 “從原理到應用、從當下到未來” 的完整展示鏈條。例如在人工智能展區,觀眾不僅能看到 AI 識別技術的工作流程,還能通過互動裝置讓 AI 生成專屬畫作;在新能源展區,通過模型與動畫結合,能直觀了解光伏板、燃料電池的能量轉化過程。這種 “聚焦科技、層層遞進” 的內容設計,讓科技展廳成為大眾讀懂科技、了解創新的 “科普窗口”。
2、技術賦能:前沿科技 “反哺” 展廳體驗,打造沉浸式互動
科技展廳的最大亮點,在于用 “科技展示科技”—— 將 VR、AI、全息投影等前沿技術作為展示手段,讓觀眾在互動中感受科技的魅力。虛擬現實(VR)技術是科技展廳的 “常客”:觀眾戴上 VR 設備,可 “走進” 芯片內部,觀察電路的運行;或 “置身” 未來工廠,看智能機械臂如何精準作業;甚至 “穿越” 到遠古時代,通過 AI 復原的場景了解地球演化。人工智能技術則讓互動更具個性化:展廳入口的 AI 導覽機器人,能根據觀眾年齡、興趣推薦參觀路線;互動屏幕可通過人臉識別,為觀眾推送定制化的科技知識;在 “未來家居” 展區,AI 還能根據觀眾的生活習慣,模擬調整家居設備的運行模式。此外,全息投影技術可呈現 360 度立體影像,如懸浮的虛擬機器人講解技術原理,或動態展示產品的內部結構;地面互動投影則讓觀眾行走時 “踩出” 科技元素(如數據流、粒子特效),增強空間的趣味性。這些技術的應用,讓科技展廳從 “被動觀看” 變為 “主動探索”,觀眾不再是 “聽科技”,而是 “玩科技”“懂科技”。
3、價值核心:激發探索欲,連接 “科技與大眾”
科技展廳的核心價值,不僅在于展示科技成果,更在于激發大眾對科學技術的興趣與探索欲望,打破 “科技高深莫測” 的距離感。對青少年而言,科技展廳是 “校外科學課堂”—— 通過親手操作實驗裝置(如模擬風力發電、搭建簡單電路),能將課本中的抽象知識轉化為具象體驗,培養科學思維;對普通觀眾而言,科技展廳是 “了解科技的橋梁”—— 無需專業背景,通過互動體驗就能理解復雜技術(如通過游戲化裝置學習大數據分析的基本原理),感受到科技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對行業從業者而言,科技展廳是 “交流創新的平臺”—— 在這里能接觸到行業前沿動態,碰撞合作思路,推動技術落地。例如某科技展廳設置的 “創新實驗室” 互動區,觀眾可提出自己的科技構想,通過簡單的編程與模型搭建,將想法轉化為小型創意作品,這種 “鼓勵嘗試、允許探索” 的氛圍,正是科技展廳激發創新熱情的關鍵。
4、推動發展:助力科技創新 “從展示到落地”,賦能產業升級
科技展廳不僅是 “展示窗口”,更能成為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 “催化劑”。一方面,展廳中的成果展示能吸引投資與合作 —— 企業通過展示核心技術與產品原型,可對接潛在合作伙伴與投資方,加速技術的商業化落地;另一方面,觀眾的反饋能為科研提供新思路 —— 在互動過程中,觀眾提出的疑問、建議,可能成為科研團隊優化技術的靈感來源(如某智能設備展區,觀眾對操作便捷性的反饋,推動研發團隊簡化了設備界面)。此外,科技展廳還能促進 “產學研” 融合:高校、科研機構可在展廳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吸引企業合作轉化;企業則能通過展廳了解科研方向,提前布局技術研發。這種 “展示 - 交流 - 轉化” 的閉環,讓科技展廳成為連接科研、產業與市場的紐帶,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注入動力。
在多媒體互動展廳的生態中,科技展廳以其獨特的定位、前沿的技術與深厚的價值,成為傳遞科技力量、激發創新熱情的重要載體。它讓科技不再是實驗室里的冰冷數據,而是可感知、可互動的生動體驗;讓大眾不再是科技的 “旁觀者”,而是 “參與者”“探索者”。未來,隨著更多新興技術的融入,科技展廳將持續升級,成為推動科技普及、促進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讓科技的魅力惠及更多人。

展廳是品牌的“立體故事書”,每一寸空間都在說話。如何用設計語言講好一個品牌的匠心與追求?

在展館中,有一類數據相關的內容,總有一席之地。 尤其在企業、產業、行業等這類主題中,常常被用來展示其主體的規模、實力或地位。 但這類內容往往有限,通常幾個數字、幾行文字就要占據大幅的C位版面。 那如何使該類內容傳達地擲地有聲,兼顧內容與形式?是我們這期想要探索的重點。

展廳空間中的每一處設計,都對展廳整體的塑造至關重要,頂面設計也不例外,尤其是作為展廳空間中的一大視覺焦點,除了要注重頂面的造型設計,材質的選擇也很重要。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

一個引人入勝的展廳,其內容豐富、空間布局充滿記憶點固然重要,但門洞的設計同樣不可忽視。盡管它在整個空間中或許只占據著不起眼的體積,但在不同空間轉換之際,卻扮演著使過渡更加流暢的關鍵角色。

浦發銀行福州分行精心打造的黨建企業文化展廳,構建起集思想引領、金融實踐、企業擔當與文化浸潤于一體的金融陣地。展廳以四大板塊為脈絡,層層遞進展現多維內涵。

在深圳,展覽展示設計建設領域充滿生機與潛力。這座城市作為國際大都市,舉辦著眾多展會,對展覽展示設計的需求持續上升。高水平設計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通過空間設計與元素呈現,全方位展現軍旅文化的厚重歷史、軍人的使命擔當與國防力量的發展壯大,打造一個兼具視覺沖擊力與精神感染力的展示空間。

以中醫藥文化為基因,用弧形門洞勾勒空間層次,借木質肌理傳遞自然本真。將 “藥食同源” 等傳統智慧,化作墻面書畫、陳列器物,讓文化不再是文字說教,而是可觸摸、可感知的空間氛圍,讓訪客踏入即沉浸式觸碰中醫藥千年傳承脈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