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深圳自然博物館展陳工程項目完成招標定標工作,四個標段分別由中建八局二公司、金大陸展覽、復旦上科多媒體、絲路中標,項目正式進入展陳施工實施階段。
作為深圳“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中的重點項目,自然博物館自立項以來便受到行業廣泛關注,而本輪展陳工程的中標結果,更是讓這場長達兩年多的“博物館大戰”暫時落幕。在四個標段中,平均每個標段有超過50家單位參與資格預審,約20余家進入正式評審,最終僅有4家中標,中標率不足5%,競爭之激烈,已屬近年來少見。
新文化平臺經濟研究社&展示云作為展陳行業的市場研究機構,持續跟蹤該項目招標全過程。在中標結果公布之際,我們認為有必要通過這次具有標志意義的項目,觀察當前展陳市場的幾大趨勢變化,也為今后的業主單位與投標企業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經驗。
頭部企業的“中標焦慮”:光環不再是護身符
與以往大項目不同,本次中標名單中,既沒有出現“通吃”的綜合型頭部企業,也沒有出現“高舉高打”的央企獨攬局面。最終四個中標單位代表了央企執行力(中建八局)、傳統老牌(金大陸)、多媒體整合(復旦上科)、創意設計(絲路藍)的四種不同能力路徑,體現出甲方在選擇上的平衡思路。
需要指出的是,包括風語筑、天圖、藝博堂等曾參與前期設計或具備頭部影響力的企業,在此次招標中因利害沖突或保證金問題被廢標,說明頭部企業也正在遭遇一種新的“中標焦慮”:
在大型項目中,品牌價值固然重要,但程序正義與風險規避成為甲方考量的第一要素;
“先設計、后投標”的模式在當前評審制度下或存在利害矛盾,需企業提早規劃角色路徑;
保證金、聯合體分工、材料合規等“非技術性”要素正在成為影響評標結果的重要變量。
結構性問題凸顯:掛靠者多,匹配者少
根據我們對資審清單的統計,四個標段總計資審通過單位超過180家次,但其中真正具備自然博物館類展陳經驗的企業不足20家。大量公司雖然具備展陳資質或曾參與文博項目,但與“自然類專業內容+數字多媒體深度集成”的能力要求仍有明顯差距。
這暴露出一個老問題:行業掛靠與陪標現象依舊嚴重,同時也提醒甲方單位,在未來招標中更需在資格審查階段強化“能力匹配度”的評估維度,而非僅依賴資質與業績數值判斷。
深圳自然博物館項目再次驗證了一個趨勢:大項目不再是“大者恒大”的戰場,當前大項目招標越來越不等于“誰大誰拿”,而是對團隊結構、能力標簽、交付路徑的一次綜合評估。
新常態下的建議與反思
對企業而言:
“聯合體+能力互補”將成為主流策略,企業需明確自身核心優勢,選擇合適搭檔,避免聯合失配;
不再盲目報名所有標段或所有項目,而應根據項目類型評估匹配度,提高命中率;
重視非技術性要素的合規與管理,如保證金、資審材料、利害關系等,成為“進門”的第一道門檻。
對業主單位而言:
如何提高評審效率與專業評估能力,在高參與量情況下仍能精準識別真正適配者;
是否可以設置更具導向性的門檻機制,減少資源浪費;
加強事后評估機制,對中標單位的實際交付效果形成反饋閉環,為行業樹立正向激勵。
自然博物館作為深圳文化地標的重要一環,其展陳工程的招標過程,是整個展陳市場的一個縮影。它揭示了市場競爭的加劇、甲方邏輯的變化、專業與非專業力量的交鋒,更提示我們,行業正在進入一個從“資源驅動”轉向“能力驅動”的關鍵過渡期。
作為行業觀察者,新文化平臺經濟研究社&展示云將繼續跟蹤項目實施進度,并就其設計邏輯、技術實現、內容表達與社會傳播價值,做出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

國內設計的展陳設計借鑒參考比較普遍,很多設計造型用了一次又一次,樂此不疲。今天小編找了找近年來展廳設計里被借鑒的比較多的十大造型。僅供初學者參考娛樂。不足之處請多指教哈哈!歡迎補充。

近年來,隨著紅色文化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入開展,全國各地興起了建設紅色主題展館的熱潮。作為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陣地,紅色主題展館不僅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重要載體,更是廣大黨員干部、青少年和社會公眾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堂。

青少年法制教育館抓住了“法”的核心,即是成長必須課;提煉出“法”的受眾,即是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邢臺,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的古城,在新時代的浪潮中,以其獨特的魅力綻放著新的光彩。其中,邢臺博物館便是這座城市的瑰寶,以其唐風元韻的建筑風格和豐富的文物藏品,引領著每一位到訪者踏上一段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邢臺博物館的整體建筑風格巧妙地融合了唐代的大氣磅礴與元代的精致典雅,構成了一幅令人贊嘆的歷史畫卷。主館巍峨聳立,與四個輔館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一個氣勢恢宏的文博群落。這里是河北省地級市中展陳面積最大的文博場所,7個常設展陳猶如一座座時光隧道,將參觀者的思緒引向遙遠的過去。

坐落于錢塘江大橋東南側,北鄰聞濤路,有較好的望江及觀橋視角。它是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原作設計工作室承擔的杭州市濱江區12公里濱水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中的一部分。錢塘江大橋,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車,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跨錢塘江雙層桁架梁橋,由中國橋梁專家、現代橋梁事業的奠基人茅以升先生主持全部結構設計,作為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是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里程碑。

離太陽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常設展覽,高原之魂·民俗之光

全面展示了《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傳播、立法及其深遠影響,通過實物陳列、場景再現、多媒體互動,生動演繹了《義勇軍進行曲》從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曲到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歷程。館內珍藏首版《義勇軍進行曲》黑膠唱片,是國歌展示館的“鎮館之寶”,首版唱片當年發行量極少,館內現存的這張首版唱片,保存完好,放到唱機上仍能正常播放,激昂的旋律跨越時空,催人奮進,歷久彌新。國歌紀念廣場占地2.7萬平方米,以唱片的造型設計成大型的開放式圓形廣場,寓意著《義勇軍進行曲》從上海唱響全中國。廣場中還設置了一座主題雕塑:一面經過戰爭和歷史洗禮的五星紅旗及一把軍號。在這里,一部電影、一首歌曲、一座雕塑,都能還原歲月的底片,喚起一段紅色記憶,在人們的情感與國歌有關的故事之間搭起一座橋梁。

在當今城市發展的脈絡中,社區服務中心(或稱鄰里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已悄然成為居民生活的核心錨點。它超越了傳統行政場所的范疇,日益演變為集政務服務、鄰里交往、文化展示、精神培育于一體的綜合性樞紐。是政策落地、服務延伸的窗口,更是凝聚社區情感、展現時代風貌、傳遞文明理念的生動載體。

安徽科技館,這座矗立在城市中心的科技殿堂,以其獨特的建筑設計和豐富的展覽內容,吸引著無數科技愛好者和求知者的目光。館建筑整體設計采用宇宙動態運行的科普理念,通過優美的空間螺旋曲線,形象展示太空運行的奧秘。項目建設堅持“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標準,突出青少年科普教育功能定位,注重科學精神的引領,強調兩者之間既要錯位互補、又要有機融合,共同打造全省科學普及和青少年科學教育的主陣地。
